宜都记
宜都山川记原文及翻译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翻译: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东西的形状。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 三峡 ,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 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流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赏析文章是实境的纪实。 长江三峡由于两岸夹山,江道纡曲,水势湍急,成为著名的险境。在古代的条件下,渔者或行人乘舟经过此地,都不能不临其境而提心吊胆,虽说“沉舟侧畔千帆过”,但毕竟要随时准备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内在的主观存在的心情。 而外在的客观实境,除了眼见滩险山高之外,又偏偏此地多猿,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正好与人临于险境时之不安心声相“接火”,相“撞击”,于是在心灵的火花闪现时,就不能不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深味行路之难。此其第一层义。 此地多猿,猿声此起彼伏,回声相荡,由此及彼,入耳者,声声敲击着舟行者的心。这就随之而更增加了凄楚,更加体味到行路之难。此其第二层义。 猿鸣一声已是不忍听,两声则更不能忍,至于三声四声,声声不绝,此情此境,虽铁石之心,亦不能不为之泪沾裳,从而产生“怀士”之心,后悔何为而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涉险至此!文章就猿声和人泪取象,既切其地的特点,又合行人、渔者之心境,融意于象,唱出此歌,而读者大透过其象而得求其意。 歌不言三峡行路之险之难,和行人、渔者之悲凄心境,但其“意”已自在其中矣。两句十四字,文简而意丰,含蓄深婉,诗意隽永,诚难得之民歌佳作。
宜都记翻译及原文
宜都记 全文 银山县有温泉,注大溪,夏才暖,冬则大热,上常有雾气,百病久疾,入此多愈。兽牙山有石壁,其文黄赤色,有牙齿形勾。限山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唯两道可上,皆险绝。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木池水,入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守之经年,食尽,取池鱼掷下与贼,以示不穷,贼遂退散,因此名为下鱼城。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曰中夜半不见曰月也。西陵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人自山南上至其岭,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船如凫雁矣。宜都山,绝崖壁立数百丈,有三大烬插其崖间,望可长数尺。传云尧洪水,入泊船此旁,爨余,故曰插灶崖也。 宜都记》翻译: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流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