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蝶
彩蝶排课大师 2013软件的软件功能
独特的排课算法 彩蝶排课大师将排课规则所有的指标量化,使得排课的过程是一个纯粹的计算过程,没有采用多数同类软件惯用的“随机排课”的方法。 通过这种纯量化的算法,使得学校的业务资源 (课程的重要程度、不同时段的学习质量、科目类型的搭配均衡和分布均衡)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因此通过这种算法得出的全校总课表结果是唯一的 (在不修改排课规则以及科目、教师等数据的基础上,无论重排多次,得到课表结果不变);而采用“随机排课、出错倒退”的算法的软件,结果不会唯一,而且课程表为最优配置的机率极低。 全面、合理、易于设置的排课规则 系统提供了12个方面的排课规则,供用户定制。 课时连堂设置 不同年级的各个课程重要程度的识别 不同上课时段的质量的识别 场地、教室冲突检查 教师上课时间的特殊要求 科目优先时段设置 科目分布均衡 上课先后次序 合班课/分层教学 跨班、跨年级兼课老师教学同步 课程分散和集中程度设置 兼职教师的上课倾向 此外还有若干默认规则,系统在排课时默认遵循,无需用户设置。 功能强大而且操作简单的调课功能 虽然多数学校排课具有共性,但是各个学校又都有或多或少的特殊要求,因此仅有自动排课而不能进一步调整的排课软件,几乎是不可用的软件。另外学校学期中间调课是经常要进行的工作,因此如果不能调课,实际上就没有彻底解决老师的难题。强大的调课功能是本系统的一大特点。 本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调课功能,包括计算机辅助调课(班级调课)、教师课表调课(教学同步)、教师代课、强制调课等,系统帮助我们检查每一步调课在全校内所有方面的因素的冲突,使得原来可能需要大半天时间的调课工作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几分钟就能完成。 实用、多样的课程报表 系统能够生成多达8种课程表,包括: 全校总课表(给校长,教务处自留) 年级课表(给年级组长) 班级课表/班级单科课表(给班级用) 班级轮值教师课表(给班级、班主任、任课教师) 教师个人课表(给任课老师一人一份) 教研组课表(给教研组) 单科全校总课表 全校教师轮值课表 轻松点击鼠标,以前需要大量人工制作的报表,计算机迅速帮您生成。 每一种报表都提供了保存和打印功能,点一下鼠标就可打印出来,分发给学校各个部门,还可以保存成独立的文件,拷贝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其他老师。 另外除了在生成课表之前定制课表格式之外,还可以将课表保存到硬盘上,用Word、FrontPage等编辑器编辑、调整。 反复优化的操作界面和流程设计 软件首先是易用的才可能是优秀的。 彩蝶软件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多为有着多年一线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经验的分析师和工程师,深知软件系统的最高门槛不在技术先进性,而在于最优的与用户的接口。 工作室选取了不同性质 (公立、私立) 、不同规模类型的基础教育学校,理解教务老师的需求、了解老师的计算机水平、观察老师的操作习惯、勾勒老师的排课思路,对软件的操作流程、操作接口等进行了反复的校正、优化,力求符合老师的习惯。 工作室还将不断积累来自老师的意见,不断继续优化本系统。
“UFO”与“飞碟”有什么区别?
究竞是谁最早发现了UFO,这是一个难以确切考证的问题。一般认为,它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早在1878年1月,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农民马丁在田间劳动时,忽然望见空中有一个圆形的物体在飞行;当时,美国有150家报纸争相报导马丁的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见诸报端的“不明飞行物”的报道。“不明飞行物”的英文是“UnidentifiedFlyingObject”,其缩写为“UFO”。从那时以来,UFO常常指的是出现在天空或地表附近的一种奇异的发光的飞行物体。据1954年美国空军部一份情报文献所载,“UFO”是指空中一切这样的物体:其性能、空气动力学特征和某些特殊的细部不同于目前为人们所知道的任何类型的飞机或导弹;或不能被肯定为常见物体(如气球、星体、乌群等)。某些人认为UFO的出现属于地球自然现象;有些人则相信它是来自太空深处的宇宙飞船。由于它的出现毫无规律性而且转瞬即逝,加上存在不少虚假的描述,即使是高水平的科学家也无法解释所有的UFO报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的一些空军飞行员声称,他们曾在太平洋及大西洋上空多次发现过圆形发光物体,称其为“胡来战斗机”。据他们叙述,这些“战斗机”有着高超的飞行本领,它们有时能围着飞行员的飞机飞行,又能从机旁掠过;有时既能追逐飞机,又能迅速离开。起初,他们还误以为这些“胡来战斗机”是德国法西斯的新式武器;后来才发现它们并无任何敌意。1974年6月24日,美国联邦警察局长凯尼恩。阿诺德驾驶飞机执行一项救难任务、即寻找一架失事的C-46运输机。15时许,他飞行到华盛顿伦尼山附近。正当飞机升到3500米高空搜索失事飞机的踪迹时,突然,阿诺德发现机弦旁亮起一道闪光!他立刻在空中来了一个大转弯以便寻找闪光究竟来自何处。阿诺德是一个富有飞行经验的飞行员。他的目光顺着光源寻去;发现有9个闪闪发光的耀眼的物体排成梯形,从他的飞机前方由北向南飞去,在山峦间曲折地穿行。“每个飞行物都跳跃式地前进,就像水上打漂的碟子”,“估计它们的半径为15米左右”。他事后向人们这样口述道,此事在美国轰动一时,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阿诺德还根据地面背景(山峰)作了测量,计算出发光体的飞行速度不小于每小时2700千米。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超高速,因为那时世界上还没有发明出超音速飞机。当报纸刊载上述消息时,记者们采用了“FlyingSaucers”(飞碟)一词。 美国防军空军部(AAF)对此事很关注,作了长期调查,他们怀疑那是苏联人的秘密武器,当时正是美国与前苏联展开冷战的形势。但航空工业界却认为,苏联的技术不会有那么先进,继而猜疑那可能是美国入自己的东西。因为美国海军在十几年前就搞了一个XF5一1工程,研制当时最保密的武器,海军称为“飞饼”,样子很象飞碟。它具有一对1600马力的引擎,当“飘”在空中时;其最大时速680千米,着陆可减小到67千米/小时。后来不如何故,海军撤消了这一工程。对于这种涉及国家安全的军事机密,一般人当然是无法了解其真相的。就在UFO成为社会关心的一个谜时,美国航空工程界对飞碟的形状、结构,以及它们由空气动力学上的性能,产生了日益浓厚的兴趣。 1953年,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提出了双凸面圆盘形飞行器的设计专利,其外形跟飞碟相似。其专利报告称,他的优点是高飞行速度兼具垂直起降能力。这种形状使得结构更加牢固,在垂直起降时,整机保持稳定;又由于轮廓曲线平滑,使其在空气动力学上具有优势。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是否造出了飞碟呢?研究者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几乎在同一个时期,英国人也在搞这种行动;著名的爱务路公司也在研制飞碟,后来他们与加拿大政府合作,在多伦多郊外建立了工厂,提出了一种圆形翼面设计,结果这一设计不为加拿大方所接受,最终合作告吹。后采,美国空军却看中了这个设计,并与1954年正式和该公司签约,提出一个绝密的、代号为“606A”的武器系统计划。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飞碟式飞行器直径有30英尺(9.1米),最高时速1690英里(2574千米)。由于这种飞机存在不稳定性,而且始终是最大的缺点,军方于1961年放弃了这个计划。 虽然“UFO”与“飞碟”并不是一个概念,UFO的范围更广一些。但是从那时以来,飞碟一词便常被人们用作不明飞行物(UFO)的代名词,并立即风行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发现的报告接二连三地向警察员、空军部、新闻机构及科学家们的办公室递去。到1968年为止,仅美国收集到的“飞碟”报告就达12618起。
飞碟的碟状外形有什么优点?
飞碟名称的来由就是由于它的碟状外形。归纳起来,飞碟的外形有以下四个优点: 1.由于采用电磁推进宇航,碟边状圆形的机翼能保证线圈的有效面积,有利于保证电磁感应和推力的足够强大. 2.便于机翼内部可作相反方向的转动,足够大的角动量可以维持飞碟中轴线的稳定,便于安全驾驶。(可不象飞机那样被风一吹便翻跟斗。)在出现“飞碟”一词的事例中,以及众多的其它飞碟事例,都记载着飞碟在前进的同时,还围绕着自身的中心轴高速旋转,这就表明飞碟运动时,其外表并非静止,而是高速旋转着。 3.不论机翼中轴线如何摆动,球形驾驶室总能保持力学角度的竖直向上,不致于象飞机翻跟斗那样,驾驶员头朝下、脚朝上驾驶飞行器,这样可以避免驾驶员过度紧张、心跳不加快,从而减少操作失误。 4.采用流线碟形结构,在空气中运动时,可以有效地减小空气的阻力作用。 无可否认,碟状飞碟事例有很多,但也有不少飞碟目击事例,不明飞行物被描述为其它形状,例如雪茄型、长方形等,对于这些不是碟形的不明飞行物,可以解释为两类:第一类是视觉上的错觉。不明飞行物真实形状是碟形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观看,错误地以为是其它形状。第二类是,这些不明飞行物纯属自然现象,例如气象气球、云层、飞机、人造卫星等,它们被错误地以为是不明飞行物。 飞碟无噪音、尾部无火焰 几乎所有的飞碟事例,都明述或暗示着飞碟噪声很小,而且尾部无火焰。这一特征明显不同于人类目前制造的飞行器:飞机由于采用空气动力飞行,其噪声大是很明显的,近距离达160分贝,甚至远在数千米以外也能听见。火箭采用向后喷射物质的方式提供动力,所以它尾部必须喷射火焰,并且由于喷射气体对空气的扰动,其噪声也是很大的。 假如飞碟采用四维无形磁棒推进,相信你可以很容易理解飞碟无噪音、无尾部火焰:由于不采用向后喷射物质的方式飞行,所以无火焰;由于不需要空气提供动量,对空气扰动很小,空气几乎不振动,所以噪音很小,其少量噪音可能来源于空气与飞行器的摩擦,或者组成磁?